玩偶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玩偶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QQ圈子社交神器还是隐私魔鬼

发布时间:2020-07-13 18:16:33 阅读: 来源:玩偶厂家

圈子来了!一个流言在QQ好友之间流传着。多年不联系的同学突然出现在联系人名单中,一个陌生人准确地在QQ上叫出了自己的名字,自己的好友分组中好像多了些陌生面孔;QQ圈子为什么会做到这些?它是否读取了我的聊天记录和私人信息并公布出去了?腾讯为什么要推出这个产品?企鹅要统治世界了吗?

■ 圈内人

在公开信息前应告知

小刘是个参加工作不久的应届毕业生。前不久的某一天,当他打开QQ时,按照提示升级到了QQ 2012版。这个版本中多了一个“圈子”功能。打开该功能后,他发现,自己突然出现在一个“推特好友”的圈子里,这个圈子里的确有不少自己在推特上的好友,“可我跟他们没互换过QQ呀”!小刘还发现,在另一个叫“高中同学”的圈子中,出现了很多很久没联系的同学,而有些同学,是自己一直避开不想见到的。

小刘的遭遇并非个别现象。各种使用QQ圈子后的感受开始在人人网、新浪微博等社交媒体上传播,有的人说“太神了,那么久那么远的人都找到了”,也有的人大叫“怎么前女友和现在的女友在圈子里碰头了!”

小刘很郁闷,也有一丝恐惧:“我使用QQ十年了,这十年里的聊天记录就算存成文本文档,也得有几百M了吧,QQ能把我从来没想着联系的人‘揪’到圈子里,是不是分析了我平时的聊天记录,才能知道这些人的名字?为什么我自己的真实姓名,会在圈子里展现给那些陌生人?”

也有一些懂技术或者直接从事互联网行业的QQ用户,在阅读了QQ圈子开发工程师公布的文档之后,了解了圈子的算法和运行原理。但这依然难以让他们消气:“即使QQ圈子没有读取我们的聊天记录和私人信息,它所公开的信息也来自于我朋友们对我的‘标注’,但问题在于,它所公布的信息未必是我想公布给圈子中所有人的。换句话说,公开什么信息,公开给什么人,起决定作用的不该是一个算法,而是告知我,让我来决定”。

■ 开发者说

“只想让你不忘却好友”

开发QQ圈子的腾讯工程师看上去很委屈。在遭遇质疑后,他们在炮火最密集的网上知识社区知乎上,第一时间贴出了圈子的设计初衷和原理。

牛津大学人类学家罗宾·顿巴曾经发现,人的社交圈子范围很小,亲密好友可能有五个,密切行动伙伴可能有五十个,有亲缘关系的氏族上限也就是150个人而已。超过这个范围,人就会定期遗忘一些好友。这些在原始和古代社会没问题,但在需要大量人脉和密集交往的现代社会,这种遗忘看上去就是人脉资源的浪费了。此外,当一个人要融入新的交际圈中,往往也会效率低下,因为不是人人都能熟练运用“六度空间”理论,迅速找出自己与新交际圈之间共同认识的银川哪里能治好白癜风好友的。

腾讯圈子的工程师描述说,“我们期望‘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可事实上,我们正处在一种‘难交新朋友,忘却老朋友’的尴尬处境中。”因此他们设想,将生活中过去、现在和即将进入的各种人际关系圈,一起放在社交网络中,也就是中国最庞大的社交网络平台,QQ平台上。

在尝试了各种算法之后,工程师们发现,QQ本身所具有的“分组”和“备注名”功能,效果比一些复杂的数学算法还要好。圈子的实现原理是:如果用户小刘自己建立了一个“高中同学”组,组里面有同学A、B、C;而A、B、C三人也建立了高中同学组,三人的组里都有小刘,并且他们都为小刘起了备注名“刘班长”,那么,A、B、C三人高中同学组中共同拥有的另外一位用户D,就会出现在小刘“高中同学”这个圈子中,尽管小刘此前并未加D为好友,甚至可能因为两人上学时的一些矛盾,小刘并不想联系D。

腾讯的工程师坚决否认了“圈子是通过读取用户聊天记录和隐私资料来实现人脉拓展、发现功能”的这一说法。圈子的实现,目前只依赖两个资料:用户的分组名,用户好友给该用户的“备注名”。“只有在圈子中半数以上的成员,给该用户使用了严格相同的备注名,这一备注名才会作为正式名称向圈子里的其他成员公布”。腾讯一位员工由此也驳斥了一些网络上的流言:“说圈子让一个人的现女友看到了前女友,那几乎也是不可能的,除非在这个圈子中,有半数以上的人把那个女孩标注为‘前女友’。如果说仅仅是让现女友知道了前女友的名字,那不该怪圈子吧,只能说明这个用户和前女友、现女友都在同一个交往密集的圈子里,圈子也没有泄露你们俩以前曾有过感情这件事。”

■ 旁观者说

“应让用户自己选择”

知名社会网络营销学者申音,对QQ圈子引起的争议发表了长篇看法。申音认为,大多数人都经历过“档案时代”,每个人的个人信息被无形的幕后者控制、操纵,这才是最可怕的,这种信息不对称带来了权利不对称。而在互联网时代,Google、Facebook会越来越多地记录个人信息,但如果个人采取不抗拒而是合作的态度,其个人价值也会提升,“通过你这个点的链接越多,通过你传递的信息就越多,你的网络影响力就越大”。在推特和微博上,加V认证的人是少数,但因为公开了个人信息,他们的话在其专业领域内更可信,主宰了信息的流动。

因此,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个人社交生活的飞速发展,“虚拟社交会倒逼真实社交”。在今天,豆瓣、Google有时的推荐结果之准确程度,已经超出了用户自我定位的程度;总有一天,通过对个人信息的大量收集、分析、计算,“机器比你更懂你”。因此,个人在这个新社会的最重要能力,是“适应”而非“遗忘”。

针锋相对地,宣亚公司的社交网络研究者高济禾则在知乎上发表了他的反对意见。尽管赞同腾讯的尝试勇气,也不认为这是一种作恶,但他仍然认为,用工程师的思维处理复杂的社交关系问题,是QQ西宁哪家医院治白癜风圈子引发强烈不满的本质原因。

高济禾称,人类的社交关系并非简单在工具层面上即可以维护、增强,其背后还有制度、社会结构的强大影响力。QQ圈子可以扩展人脉,但这种“意外扩展”带来的并非都是愉快,很可能会在复杂的关系作用下带来意外结果,例如发现“原来我室友和初中同学有一腿”“某下属和某哥们居然一起被抓过”等等。

真正好的社交产品,应该尊重“遗忘”的权利而不是把所有信息都记录、推送过来;应该尊重用户的选择,哪怕这种选择权是种假象;社交产品还应该嵌入制度的作用,尤其在中国这种社交关系中掺杂了更多权力、利益与交换的用户环境下,不该指望着简单的算法一劳永逸地解决人脉问题。

■ 他山之石

Facebook同样身陷隐私争议

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Facebook,在拥有巨大用户量和海量用户信息之后,也面临着诸多隐私权方面的指控。

2006年,Facebook推出“动态新闻”功能,用户在Facebook上的一举一动都可以作为动态显示在他自己的页面上,例如看了什么电影、与谁有了互动等等。该功能上线后,Facebook员工还来不及庆祝,愤怒的用户抗议声就几乎淹没了整个网站。扎克伯克不得不亲自撰写博客道歉。

这个问题的爆发与解决方式都颇为值得腾讯QQ圈子借鉴:工程师们迅速修改了网站代码,让用户可以选择自己的哪些动态被广播出去,哪些需要保密。这一举动迅速平息了争议,并进一步成为Facebook巨大商业价值的来源:当一个用户显示自己“买了一瓶新百事可乐尝尝”时,他所有的朋友都能看到这个不是广告胜似广告的举动。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阳淼

淮北职业装定制

南充西服定制

河池订制西服

安康西服设计